花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三伏天,为了健康,要严防四邪,不留病
TUhjnbcbe - 2023/9/13 19:54:00

冬练三九,夏养三伏!

入伏后,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但也是养生关键期。

三伏天,外界阳气最盛,湿气重,最容易生病,暗藏健康杀机。

只有过好了三伏,才能不留下病根儿,秋冬才能更健康,少生病。

三伏天,为了健康,要严防“四邪”,不留病根儿,秋冬才能少生病

一防“暑邪”

暑,是夏季的主气,而“伏”就是“伏邪”,也就是暑邪。

暑为火热之气所化,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

暑邪伤人,多表现为阳热症状,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

对策:

1、多主动喝水

三伏天,出汗多,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

要主动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去喝水,并且,要小口慢慢喝。

温热的白开水、淡茶水,是最佳选择,切莫过多的喝冷水、冷饮。

尤其是,晨起后,睡觉前,都要喝上一小杯温水,来补充体液,稀释血液。

2、喝点绿豆汤

三伏天,喝点绿豆汤,清凉解暑,是不错的选择。

绿豆汤,即可补水,又补无机盐,还可消暑,是暑邪的佳品。

煮绿豆水时,绿豆无需煮开花,这样消暑清热,效果才会更好。

喝绿豆汤,成人一周喝2到3次,每次一碗最佳,不能过量喝,以免伤脾胃。

3、不在高温下活动

三伏天,室外工作者,需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

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做好防晒工作。

二防湿邪

暑多挟湿,三伏天,暑湿热最重。

一旦湿邪入体,易导致四肢困重、倦怠乏力、大便溏泄不爽等。

若夏季体内湿邪过重,则十分容易留下病根儿,导致人体秋冬多生病。

所以,在入伏后,一定要注意,防湿邪,给人体去去湿,排排*。

对策:

1、吃粥,健脾胃

脾运化水湿,一旦脾虚,则会导致体内湿*重。

粥,可生发胃津,健脾胃,有利于脾运化湿,帮助排除体内湿气。

用茯苓、赤红豆、芡实等,熬煮成粥,每天吃一点,可帮助健脾祛湿。

2、饮茶,排湿气

饮茶,是最简单有效的祛湿方式之一。

用一些健脾利湿的材料,搭配泡水,祛湿又健脾。

玉米须、薏仁、蒲公英、买次先、淡竹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拍小腿

小腿部位,有承山、足三里、阴陵泉。

经常拍一拍,有助于舒经活络,排出湿气。

拍打承山,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拍打足三里,健脾促消化,阳气生发,减少湿邪。

拍打阴陵泉,排渗脾湿,健脾利水,通利三焦,祛湿排*。

三防火邪

三伏天,人体阳气最盛,稍加不注意,便会导致“上火”。

此时,很多人,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嗓子疼等,是体内火大的表现。

因此,在三伏天,一定要注意,防火邪,注意清火,这一点十分重要,不可忽视。

对策:

1、饮食,吃点“苦”

苦味,寒凉,清热泻火、燥湿健胃。

所以,三伏天,最适合多吃点苦味食物,可防上火。

然而,“吃苦”也有讲究,体质比较虚弱者,不宜食用。

吃苦要适量,切莫贪多,以免引起胃不适、恶心、呕吐、泄泻等。

2、泡点植物茶水

想要防火邪,多喝点下火茶水,是不错的选择。

有一些清热下火的小植物,泡杯茶水,可预防改善火大的情况。

金银花、菊花、蒲公英、莲子心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3、保证良好的休息

保持良好的作息,对于预防上火,大有益处。

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每天都应该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四防寒邪

三伏天,高温酷暑,此时,却要注意防寒邪。

这是因为,天气炎热,很多人贪凉,易导致寒邪趁机入侵体内。

若此时,体内留有寒邪,无法及时排除,则秋冬易生病,危害健康。

所以,在三伏天,要注意防寒邪,帮助人体逼出寒气,给健康打下基础。

对策:

1、热水泡脚

入伏后,坚持热水泡脚,祛除暑湿,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泡脚水温42℃~45℃为宜,辅以花椒、生姜、艾草等,效果更佳。

花椒,祛寒气、除湿除燥,生姜,消除疲劳、驱走体内寒气,促进新陈代谢。

2、少碰冷饮

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一定不要贪冷饮。

要知道,喝冷饮,不如饮热茶,热茶能够解暑消渴,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3、空调温度别太低

吹空调,较适宜的温度为26℃以上,室内和室外的温差最好不超过8℃。

如果,空调开太低,如20℃一下,容易引起酸痛,全身乏力,头痛、咽喉痛等。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伏天,为了健康,要严防四邪,不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