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样,随着世界的不断开放和交流,各国之间的物种也实现了跨国、跨地域的传播,土豆、西红柿、玉米、辣椒……种种外来作物不断充实着中国的味蕾。
如今,无辣不欢的餐桌上满是鲜艳夺目的辣椒,火一般的颜色和味道不断刺激着人们的食欲、舌尖,但在被这种辣味熏染的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在来自红油中几粒焦壳所带来的刺激。
麻、辣、鲜、香,辣椒自明朝传入中国也不外乎年的历史,而花椒却从商周延续到今天,从贵族散播到平民,从祭坛辗转到餐桌……
起初,花椒并没有当作调味品加入到日常的三餐里,似乎是因为花椒特殊的刺激性使得人们对其敬而远之,又因为它具有一种独特的香气,便不失成为了一份绝佳的贡品。
《楚辞》有这样的记录“椒,香物,所以降神”,以至于后来不断演变,椒花、椒酒等纷纷成为了贡台上的常客。
中国分食贡品的习俗也多多少少使花椒与人的舌尖产生了短暂的碰撞,但要想将其散入寻常百姓家则还需要一段时间。长期以来,花椒并没有被人类大规模种植,而是任由其在野外生长,花椒多生长在蜀地,与中原交通较少运输困难,再加上花椒本身的着刺,大大降低了采摘效率,所以要大批的人力物力来采集,成本高昂的花椒也顺利成章的成为了一种贵族用品。
据《神农本草经》中,花椒有温中、祛寒、驱虫辟邪的作用,同时也有名目、延年益寿的功效,当时花椒的功能性是远远大于食用的。首先是作为身份和财力的象征,又同时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剂,花椒便被广泛用于贵族坟墓的建造中。
其次人们认为花椒的香气可以辟邪,多籽的花椒又被认为是“多子”的好兆头,于是将花椒加入到了建筑材料之中,与泥土混合形成“椒泥”用于宫殿的修建,最有名的便是汉成帝为妃子建造的“椒房殿”。
《三辅*图·未央宫》中记录“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
”自此,像“椒殿”、“椒室”、“椒屋”等也都成为了皇宫妃子们住处的代称。
《魏书》曾有记录,“汉氏椒房之家,少能自全者,皆由骄奢,可不慎乎!”
当时的普通百姓自然是不会也无法拿花椒来充当建筑材料,但花椒水加白浆不失为一种极好的装裱材料,于是为了花椒的香气以及其防虫驱虫的作用,人们将也会花椒加入到制作书籍以及裱书画的材料中。
唐代刘子轝有诗云:“欣忻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鼎餗也应知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
一首诗便将花椒从外之内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仅是贡品和建筑材料,花椒被人所重视的还有其药用的成效,花椒即可内服亦可外用,花椒其本身具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驱虫等功效。同时对腹痛、呕吐、腹泻、蛔虫等症有效用。其药用价值分别在《本经》、《别录》、《药性论》、《食疗本草》、《纲目》等等医药书籍中有所提及,时至今日,人们还将其用于医疗保健之中。
虽说早期花椒是作为贵族的用品,但是自从人们在分食贡品中与花椒碰撞后,餐桌上它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虽说四川人“尚滋味,好辛香”,但并不仅仅是四川盛产花椒,目前花椒除东北、内蒙古等区域,东西南北无不有它的身影,并且以西南、西北等地较多。
在漫长的发展中,花椒也逐渐产生了较多不同的品种,分别有青花椒、花椒、野花椒、竹叶花椒、川陕花椒等品种,但日常生活中主要分为青色花椒和红色花椒两种。
红色的花椒微麻却香气十足,而青色花椒则比红色的更麻一点,香气虽然淡一些但是颇为清新。
在食物中往往使用干制花椒,通过烘烤去壳,原本清新的香味又增添了木质的香气,使得气味更加丰富,而在冷藏技术发明之前,人们将花椒壳碾碎,与盐共同参与肉的腌渍,不仅增加风味,还可以延缓微生物的增长以达到保鲜的效果。
川菜讲究麻、辣、鲜、香,严格来说麻并不能够当作一个味道来看待,花椒带来的麻实质上是一种轻微的痛觉,花椒中的酰胺类物质山椒素与人类舌头上的TRPV1相结合,进而使舌头感到一种刺痛的感觉,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种“痛觉”却让人们欲罢不能。
要说能将麻发挥到极致的,必然是川菜菜系,近二分之一的川菜都无法绕过花椒和麻,不仅是花椒壳花椒油、花椒粉、火锅底料等等都少不了花椒的参与。
麻婆豆腐、水煮鱼、酸菜鱼、甚至是麻辣火锅,花椒不断出现在人们的家常菜中,可以说,花椒是川菜的灵*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花椒成就了川菜,而川菜又在不断发扬的花椒的味道,而麻并不仅仅局限于川菜,其他如浙江菜中也有部分具有独特“麻”味的佳肴。
花椒既刺激了人类的舌尖,又丰富了人类的味觉,既告慰先祖神灵,又用它驱邪去污,既可以粉饰屋宇,又能够入药调理……横跨食品、药品、建筑材料、习俗文化,花椒从贵族到平民,从野生到大规模种植,其中的经济效益更是不可忽略的。
比较出名的则是汉源花椒,据《汉源县志》数据记载,年6月,汉源花椒的收购价达到3元/千克,在当时的年代,一千克花椒便可抵一瓶茅台,之后年、年花椒的价格更是分别涨到了6.54元/千克和9元/千克。
在贸易中,花椒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早在明朝便已远销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每年出口花椒达20万千克左右,主要销往泰国、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
在改革开放后,花椒出口又大量增加,根据统计,东南亚和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的花椒量高达万千克之多。
花椒不仅帮我们打开了市场,更影响了一些国家的农作物的耕作,日本、韩国、朝鲜、印度、马来西亚、泥泊尔、菲律宾等国先后对花椒进行引进种植,其中花椒已经成为了日本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种植面最大的为朝仓花椒,主要分布于歌山县、奈良县等地,有高产、无刺等特点。
相比于我国,日本对花椒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开发利用,无论是果实、花、茎叶等都成为了商品,例如将花椒的果实用于腌菜,将花、茎叶等用于制作菜品以及医药的制作……日本对花椒进行了集约化的栽培,因其在小型农业技术上的优势地位,香料、医药行业对花椒都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在韩国,花椒主要作为调味品以及药品,他们着重培养具有多果穗、果粒大、无刺等特点的品种,使其更适合规模、产业化的发展。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调味品等商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以及川菜、火锅等餐饮行业的兴起,导致花椒油、花椒粉、火锅底料等副产品供不应求,进而使得价格不断攀升。
根据数据显示,年,花椒价格还维持在13元/千克左右,到90年花椒的价格上涨至15-18元/千克,0年前后,价格变为20元/千克,至年,已经涨至40-60元/千克左右。同时,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对陕西省统计年鉴中花椒产量数据的分析,年,陕西省花椒产量为吨,虽然有部分波动,但是整体为缓慢增加的趋势,到年,陕西省花椒产量开始大幅增加,从吨到年的吨,年出现较大波动,但之后的产量一直处于大幅增加的态势,自年直至年,陕西省花椒产量已增加达到吨,花椒种植面积公顷。
据专业数据显示,花椒树5年可产干花椒3-5千克,亩产可达-千克,如果以20元收购价计算的话,亩产可达-元,7-8年后亩产可达-元。如今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经济水平、消费能力的提高,花椒的经济价值将不会只局限于调味品。
作为在中国具有两千多年种植历史的传统作物,在文化、历史、医药、建筑、饮食等等都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近些年花椒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地增加,同时其容易种植,既可以防风固土、美化环境,又可以人民收入。
但我们也需认识到我国对花椒的开放程度和品种优化、系统化种植以及产品的开放拓展等方面落后于日本等国,还需要加强技术,学习经验。我国虽然是世界花椒出口大国,但是也应当不断发展技术,优化品种,进一步开发花椒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内外花椒研究概况WorldResearchProgressinBungePricklyash(Zanthoxylumbungeanum)[期刊论文]毕君,赵京献,王春荣,赵玉芬-《经济林研究》2年1期[2]史*;花椒:中国味的脊梁[J];文苑(经典美文);年09期[3]陕西统计年鉴[4]花椒的分布与经济价值
#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