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烤烟基地翻起层层绿浪丰收在望,烟农喜上眉梢正在赶“烤”;红彤彤的辣椒挂在枝头,映红了农户幸福脸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里作物茁壮成长,保障粮食安全又促进产业增收;还有黔南大地田间地头涌现的机械化耕种收获场景……
七月的黔南,绿意盎然的大地上点缀着缤纷色彩和丰收喜悦,奏响了一曲贵州山地特色新农业的乐章。
产业兴,百姓富。硕果累累的丰收背后是黔南州稳步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久久为功。
7月20日至21日,全国大豆油料生产暨带状复合种植培训会在贵州黔南召开,贵州日报报刊社黔南记者站开设栏目,展现黔南州各县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敬请期待!
盛夏时节,光照充沛,正是花椒成熟采收的季节。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连心村花椒种植地里,枝繁叶茂的花椒树给山坡石地披上绿装,颗粒饱满的花椒果实缀满枝梢,椒农们不误农时正抢收交售,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花椒林地里,记者看到村里的花椒种植大户韦平柒正一边剪枝一边跟村里干部分享着摘花椒的技术要领。
据了解,连心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漫山遍野都是石头,可耕种的土地有限。近几年来,周覃镇在探索石漠化治理和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中,通过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决定在连心村调整种植花椒产业,巧妙地将山坡石地变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40岁的韦平柒种植花椒已有四年时间,花椒从最初的2亩发展到如今的80余亩,由于管理得当,如今80余亩花椒陆续进入盛产期,花椒产量的增多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就业机会,每到花椒采收季,韦平柒都会聘请村民到自家花椒林务工。韦平柒告诉记者,村里种植的花椒都是石头缝里长出的纯野生品种,每年的二月份,村民都会从山野石缝里挖出野生花椒树苗移栽到自家林地,由于是野生品种,所以味道比普通花椒更香更浓,深受市场喜爱,谈起花椒的种植前景,韦平柒脸上洋溢着笑意。
“今年的花椒还可以,长得大颗,我去年的客户反馈说花椒很香,就是产量太少,今年我扩种了五十几亩,明年计划还要再扩种七八十亩,我们这里的花椒比别处的花椒香,无论是土质还是花椒口感,客户都非常满意。”周覃镇连心村村民韦平柒说。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地群众积极转变花椒加工方式,韦辉便是村里采用机器烘干的第一批椒农。以前,花椒采摘回家,韦辉和妻子都要花大把时间将花椒进行筛检,晾晒花椒也要等到好天气,然而这种方式加工出来的花椒颜色深、麻味淡,市场价也不高。而现在用机器烘干,不仅节省了时间成本,烘出来的花椒不论是从颜色、香味、品质上,都比以前更有优势,卖出的价格也更高。
如今的连心村,全村花椒种植规模近亩,家家户户都种有花椒。由于连心村的野生花椒麻味纯正,很受消费者青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许多村民还在不断增加扩种面积。对于如何充分利用石头缝里长出的这一特色“金豆豆”,让当地群众吃饱吃足椒香四溢的“富民饭”,连心村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实际行动。
“下一步,我们计划通过合作社回收群众的花椒,然后包装打造出品牌,让群众获得更多利益,同时也壮大我们的村集体经济。”周覃镇连心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春腊说。
近年来,周覃镇立足生态发展,以花椒列为重点发展方向,采取集中连片与零星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群众利用林地、农村闲置房屋、田边地脚等资源,做强做精花椒特色产业,促使花椒成为当地群众稳定增收的“金豆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目前,全镇花椒种植规模达余亩,亩产至斤干花椒,年产值约达多万元。
通讯员苏沛柔张岑芳石承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鸿新
编辑王维维
二审莫宇
三审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