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张多钧殷之皓刘程锦
四月和风拂人面,桃红柳绿春满园。四月初的循化,田埂间播下一年的希望,果园里杏花桃花争奇斗艳。
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我国惟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地处黄河谷地,平均海拔米。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盛产核桃、辣椒、花椒及各种果蔬,素有青海“小江南”之美誉,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循化线辣椒集中连片种植。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张鹏摄
循化线辣椒、花椒、核桃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据考证,早在百年前,循化就开始种植线辣椒,由于辣椒形长,似线状,因此得名“循化线辣椒”(以下简称线椒),人们用“三弯一钩”来衡量它的品质,具有皮薄、肉厚、色鲜红、味香醇、营养丰富等特点,是当地家家户户饭桌上不可或缺的菜肴。核桃与花椒,本是当地野生山核桃与山花椒,经过百年改良而形成如今的核桃与花椒,线椒、花椒、核桃属于循化特有品种。
年,循化县结合县情,提出了打造“一核两椒”的特色产业规划,线椒、花椒、核桃成为循化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的主打品牌,也是海东市农产品中耳熟能详的品种,是海东市较早打出品牌、走向全国市场的优势农产品,被视为循化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今年,循化县立足“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立足“一核两椒”特色产业体系,打造质态更优、效益更高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下滩村线椒种植基地。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张鹏摄
补齐发展短板
——循化县针对县域实际,以沿黄乡镇为依托,发展“一核两椒”,重点打造1个万亩花椒基地、3个千亩线椒示范基地、32个百亩高品质核桃基地
3月31日,天朗气清,清水乡下滩村线椒基地内,村民正忙着种植线椒,在铺设好的地膜上开辣穴,每个辣穴放进30多粒线椒种子,再盖上一锹细沙,七八个人一组,分工协作。
线椒种完要浇一次水,之所以盖上细沙,一方面是防止浇水时线椒种子被水冲走,另一方面,细沙具有保温保湿的作用。等到线椒种子发芽后,拔掉弱苗,只留10余株长势旺盛的幼苗。
早些年线椒种植费时费力,浇完水后要无差别覆盖上10厘米左右的细沙,然后在细沙中掏出辣穴,放入线椒种子后再盖上细沙,种完一亩地(1亩约等于0.公顷)需要五六个人花10天左右的时间。随着地膜技术的推广应用,线椒种植变得轻松了许多。
下滩村党支部书记韩伟介绍,这片线椒种植基地是27.2公顷,之前是黄河浸没区。年,政府出资平整了这片土地,之后一直改良土质,政府按照每亩元的标准,给村里发放流转费用。
今年,循化县按照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要求,重点打造1个万亩花椒基地、3个千亩线椒示范基地、32个百亩高品质核桃基地。下滩村线椒基地正是3个千亩线椒示范基地之一,也是清水乡千亩线椒示范基地的核心区。
查汗都斯乡牙藏村线椒种植基地。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张鹏摄
之所以称它为核心区,是因为循化耕地少,在1.5万公顷的总耕地中,只有.7公顷适宜种植线椒,这些耕地主要集中在清水乡、查汗都斯乡、街子镇、积石镇四个乡镇的黄河沿岸,在打造线椒示范基地时,为了解决耕地不足的难题,循化县创新采取“核心区+辐射区”的方法。即在连片耕地不足的情况下实施部分连片,打造一个亩(约13.公顷)至亩(约33.公顷)的核心区,多个50亩(约3.公顷)至亩(约6.公顷)的辐射区,最后形成一个千亩线椒示范基地。例如,下滩村线椒种植基地正是清水乡千亩线椒示范基地的核心区,周边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种植的线椒基地是辐射区,全部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千亩线椒示范基地。
从多天走访调研来看,目前全县线椒的种植多为零散小面积种植,基本是农户在自家耕地种植两三亩,没有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这也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耕地面积少,黄河两岸农户,每户的耕地面积从1亩(约0.公顷)到5亩(约0.公顷)不等,除了种植线椒,还要种植粮食作物。
其次,缺劳动力,虽说种植线椒每亩的收入能达到1.5万元左右,但时刻需要有人照看,很多年轻人选择到拉面店打工,种植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再次,线椒销售难,目前县上有多家线椒、花椒加工企业,但企业的收购价与市场价存在偏差,农户都想卖个好价钱,尤其是前两茬的青线椒,市场价每公斤40元左右,后三茬的红线椒,市场价每公斤10元左右。很多农户只能在路边摆摊销售,如此一来,线椒很难走到更广的销售平台,只能成为走亲访友送礼的小众特色农产品。
就拿清水乡上庄村村民韩吾四马尼而言,今年已经68岁了,家里只有0.27公顷耕地,老两口种了0.2公顷线椒,老人说:“种粮食亩产公斤,卖不上钱,种线椒不一样,虽然忙点苦点累点,还需要自己摆摊去卖,但每亩地能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遇上好年份,甚至会更多。”
这些年,韩吾四马尼一直坚持摆摊出售,如果送到辣面加工厂或是收购商收购,卖不上称心如意的价格,只有最后一茬的红线椒,在卖不掉的情况下才会卖给辣面加工厂。
虽然存在发展的难题,但这些年线椒的种植面积始终在增加,这得益于循化县始终将“一核两椒”作为全县主打的特色产业,全县各个部门协同发力,从政策和资金扶持方面出了大量的惠民举措。
农业部门为种植线椒的农户免费提供地膜和有机肥,每亩补贴元的种粮补贴,并为农户购买农业保险;乡村振兴局发放每亩元的线椒种植奖补资金;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保,从去年开始为全县66.7公顷的线椒投保,去年一年,保费万元,赔付9.55万元;年摸排出的.7公顷的撂荒地全部复耕。
下滩村除了集中连片线椒基地之外,全村还有38公顷的耕地,今年,30公顷种植了线椒,其余的种植了花椒和核桃。
发芽的核桃树。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张多钧摄
产业提档升级
——从今年开始,循化县围绕稳定线椒种植规模,提升核桃、花椒品质,推动“一核两椒”走向质量更优、层次更高、品质更好的路径
这些年,循化始终将“一核两椒”作为主导特色产业,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线椒品种退化,各乡镇线椒口味各异,各说各话;核桃树和花椒树缺乏管护,昔日的经济林成为了观赏林。
循化“一核两椒”产业迫切需要一场变革。
查汗都斯乡苏志核桃园是循化人尽皆知的核桃园,之所以出名,一方面是因为建园较早,面积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片昔日的“经济林”慢慢变成了“观赏林”。
苏志核桃园地处苏志村,以查汗都斯乡乡村公路为分界线,南面山脚下,是一处占地面积为30.67公顷的核桃园,核桃园的前身是苹果园。年,苏志村响应政府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号召,将苹果园改为核桃园。北面黄河岸边,是年建立的占地面积为16公顷的核桃园。南北两处组成了总占地面积46.67公顷的苏志核桃园。
曾经,苏志核桃园产生过不菲的经济效益,苏志村党支部书记鲁浩得回忆,年的时候,核桃市场价格最高,每公斤能卖80元左右。
这么多年过去了,核桃价格一路下跌,如今的市场价每公斤只有20多元,如果按照投入的成本与产出的效益比较,正如当地村民所说的“不划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大家有一个共性的认知,核桃品种退化,品质不好,没有市场竞争优势。
拉毛才让介绍花椒功效。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张多钧摄
循化县专堂优质杂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拉毛才让直言不讳地说:“线椒和花椒作为生活必需品不愁卖,还能存放,核桃可就难了。我的仓库中,去年的核桃还有很多,都是卖不掉的,只等闲余时间,拉着核桃去一些乡镇村社换些粮食。”
拉毛才让的合作社地处专堂村,东临黄河,西临拉则山。拉毛才让从年就跟着父亲开垦荒山,克服耕地不足短板,栽种核桃树和花椒树,种植线椒,如今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4公顷,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但核桃销售是拉毛才让的难心事。
核桃销售难并非只是苏志核桃园或是拉毛才让面临的难题,更是摆在循化县面前的一道考题。如果答不好这个考题,循化县“一核两椒”特色产业满分“成绩单”便无从谈起。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进行自我革命,改良核桃品种,稳步推进核桃产业提档升级。”这是循化县给出的答案。
离开苏志村时,苏志核桃园南区的果园内,村民正在挖核桃树,或是锯掉核桃树的上半部分。
苏志村党支部书记鲁浩得说:“核桃树枝繁叶茂,当年栽种太密集,核桃树退化。如今我们每隔一株核桃树,就要挖掉一株,剩下的一株锯掉上半部分,重新嫁接新品种和新果种。”
这是苏志核桃园迈出的一大步,也是循化县核桃产业提档升级的一大步。
今年起,循化县将重点打造32个百亩高品质核桃基地,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品种改良,淘汰掉已经退化的核桃品种,引进品质更高且适合当地种植的核桃。第二步就是要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引导群众发展核桃种植,荒山荒坡种植核桃,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产生生态效益。第三步则是要招商引资,引进核桃深加工企业,增加核桃的附加值,免去群众种植核桃销售不出去的后顾之忧。
相对于核桃的种植,花椒要轻松许多,栽种好幼苗,管护上三五年便可挂果,尤其是循化种植的“大红袍”花椒,以其果实鲜红、颗粒大、肉厚油多、麻味浓厚而深受市场青睐,每公斤的市场销售价格达到了多元,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但是花椒好吃果难摘,花椒树病虫害防治及花椒采摘难题也不容忽视。
至于线椒,随着一个个百亩千亩的示范基地建成,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将迎刃而解。查汗都斯乡牙藏村党支部书记韩忠辉,是循化县人大代表,也是查汗都斯乡重点扶持的线椒种植大户,去年他种植线椒13.33公顷,今年种植线椒达到了21.33公顷。韩忠辉种植这么多线椒,一方面响应政府加大种植特色作物的号召,另一方面,他想让循化线辣椒的品牌走出青海,走向全国。
这些年,每年参加全县两会,韩忠辉都会提出关于全县线椒产业品牌建设的建议,甚至找到了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负责人洽谈,希望循化线辣椒进入市场,走向更高的平台,但产量达不到标准要求。
“今年或许可以再试一试,我们种植的线椒面积增加了许多,很多是集中连片种植的线椒示范基地,面积少则百亩,多则千亩,相信循化的线辣椒很快就能走向更广阔的平台。”韩忠辉自信满满地说。
循化辣酱系列产品展示。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张多钧摄
三产融合发展
——多年来,循化县始终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扶持线椒、核桃、花椒的精深加工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三产融合发展
循化线椒、花椒、核桃由于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技术等因素,形成了具有特殊形态和品质的农产品,生成了一定的品牌效益,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特色农产品由于本身的优良品质和特殊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这样的优势条件为三产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推动线椒、花椒特色农作物产业结构转型,产业融合,走出一条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韩忠辉一直在努力。
年,韩忠辉创办了循化县创辉农牧开发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村里36公顷的耕地,种植线椒和饲草料,发展养殖业,还承包了村里40座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线椒。一年到头,只要农闲,村民就会去韩忠辉的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
“我们每年种植线椒之前,都会与当地企业签订销售意向合同,青线椒我们自己销售,之后的红线椒全部送到企业。”韩忠辉说。
清水乡干部查看线椒种子。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张多钧摄
循化县按照“规划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产业集群”的原则,加快建设现代生态绿色产业体系,着力在线椒、花椒、核桃等特色产业方面挖潜增效、提档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从源头原材料的种植,到初级产品和精深加工,再到销售,“一核两椒”将循化农业、手工加工行业、服务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互融互通,三产融合,同时更是解决了销售难题。
今年,韩忠辉种植线椒前就已经与青海天香两椒有限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
青海天香两椒有限公司成立于年,其前身是循化清水辣子厂,是目前省内两椒加工规模、生产产品种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排在前列的两椒加工企业。
公司办公室主任韩有光介绍,目前企业已开发的系列两椒产品种类繁多,花椒初级产品有花椒粉、花椒粒,精深加工花椒油。线椒的初级产品有辣椒面、辣椒丝、辣椒段,精深加工产品有火锅底料蘸料、大盘鸡底料、辣酱等。
从一开始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有属于自己的合作社,标准化的加工车间,全自动的生产设备,遍布省内外销售区域网络,企业的发展历程正是循化县不断壮大“一核两椒”特色产业的生动写实。
如今,企业下属合作社种植的33.33公顷线椒,满足不了企业全年的加工需求,还需要收购将近8万公斤线椒,0公斤花椒。收购线椒和花椒总数的一半,来自当地种植大户、合作社、农户手中。
对于许多种植线椒的散户来说,前几茬是自销,送到企业的基本是最后一茬,平时还可以在企业或是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对于种植大户或者合作社而言,提前与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全都送到企业加工,一方面是增加附加值,另一方面线椒加工后更易储藏运输,便于线椒衍生产品走向全国各地。
清水乡街道商铺中出售的循化线椒。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张多钧摄
循化仙红、天香、天椒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循化线椒酱等系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如今,循化巩固和扩大“一核两椒”金字招牌,把特色做足做精,让优势更优更强,“一核两椒”这个老产业焕发出了新生机,释放出蓬勃的生命力。
让线椒种植成为一种“时尚”
张多钧
韩哈三没种循化线辣椒已经快10年了,今年,一家人回村,地里重新种上了线椒。在循化县创辉农牧开发专业合作社线椒种植基地采访时,我们遇到了查汗都斯乡牙藏村村民韩哈三。他种植完自家的线椒之后,就到村里的合作社打工。
辣酱展示。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张多钧摄
前些年,韩哈三一家在外开拉面店,一年下来,除掉店面租金水电费及人工成本,收入可观。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拉面店效益下滑,于是一家人决定回家重新种植线椒。
“我们家有10亩地(1亩约等于0.公顷),今年种了5亩线椒,如果种的多了,怕我们几个人顾不上。有机肥和地膜都是政府提供,自己只出线椒种子和劳力。”韩哈三说,他老两口加上儿子儿媳,操心好了线椒,一年下来也能挣个10万元。
这是一种趋势,循化县还有许多的“韩哈三”。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调研采访的这些天,我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于当地人来说,种植循化线椒,不仅仅只是为了增收,更像是一种传承,凝聚着一辈辈撒拉儿女对线椒的热爱。
清水乡专堂村村民拉毛才让,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开垦荒山种线椒;清水乡下滩村全村80%以上的耕地,用来种植线椒;查汗都斯乡牙藏村支部书记韩忠辉,创办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线椒……从个人到种植大户,再到合作社,种植线椒似乎已经成为共识,成为了一种“时尚”。
这种“时尚”,包含着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春播时提供地膜种子,购买农业保险,发放露天蔬菜补贴和线椒种植奖补资金,整治撂荒地,还田于民,积极引导农户与加工企业签约“订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线辣椒施肥、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技术指导。
正因这种“时尚”,循化县线椒产业的蓬勃兴起,以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激发农民群众的热情,从房前屋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连片集中种植,多种种植形态并存,从原先产量不高、品质不优的种植已经进入了产业化、规模化行列。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客户端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