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鱼“出事”只是传统直播平台衰落的显性一角。
全文字,读完约需要5分钟。
“直播平台”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如果不是斗鱼CEO陈少杰被曝失联的新闻,这一曾经的明星赛道,几乎已被遗忘。
如今,几乎所有主流APP都内置了直播模块,行业类直播受众各有去处,泛众类直播内容几乎被抖音、快手全部收拢。
可以说,当年盛极一时的虎牙、斗鱼、YY、映客(映宇宙)、花椒等等一众“直播平台”,已经沦为了单一业务的代名词。
如今,这一赛道的业务定义更接近于——基于某些游戏主播,或者游戏版权的游戏直播平台,基于才艺表演或异性直播社交的主播-大哥互动打赏平台。
财务状况欠佳、监管危机持续不断、四面环敌与用户流失,作为国内头部平台,斗鱼“出事”只是传统直播平台衰落的显性一角。
事实上,无论虎牙、斗鱼,还是映客、花房集团(花椒直播主体),资本市场对这一赛道已经有了明确反馈,映客常年仙股,花房上市不久即停盘,也在走向仙股之路,虎牙斗鱼也在如此亦步亦趋。
细数上述几大平台财报,营收结构均9成置于直播业务收入之上。这意味着极其依赖于“公会-主播-大哥”营收链条。
在业务上,基于“赠与”的商业模式,想象空间始终有限,单纯在财务方面,当受到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时,营收表现直接与其相关,趋冷完全在预期之中。
事实上,“摆脱直播”是各家直播平台,自-年千播大战正热时,便持续尝试的方向,只是大家都失败了而已。
1
用户诉求明确,不全是好事
映客主动更名映宇宙,想要跟住当年“元宇宙”热潮,打出虚拟现实概念,此外还有多番产品创新,如95后社交应用积目,音频直播应用,复制当时大热的clubhouse等。
虎牙、斗鱼、花椒都曾在直播带货和玩法创新上有过不少尝试,几家高管也多次不约而同在各种场合喊出“寻找第二曲线”口号。
可惜的是,直播内容渗透率趋于见顶,大盘增量被抖音快手抢占的背景下,直播平台无论从产品端、内容端、营销端突围,均难以走出困境。
几家平台坐拥数千万MAU,但广告收入、电商收入等其他收入项上,几乎从未突破个位百分比。
一个直接的结论是,无论是平台上的B端(主播)还是C端(观众),诉求都太过明确,对于一个内容平台而言,“工具属性”过于明确,是直播平台难以找到“第二曲线”的内在症结之一。
理论上,产品价值明确是好事,但对于直播平台而言,用户认知建立的第一天是好事,第二天就没那么香了。
笼统地说,无论游戏直播还是才艺直播,平台上的主要角色可以不太严谨的划分为这么几种。
主播:
核心诉求:打赏
间接诉求:曝光/流量
用户:
核心诉求:内容/互动陪伴
间接诉求:高价值密度内容
付费用户:
核心诉求: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