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第三十章“汰侈”共有十二则故事描写时人骄奢淫逸的生活,其中对王恺、石崇的描写笔墨较多,尤其是二人争豪斗富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贵族官僚奢靡的生活习惯以及腐朽的政治。这些故事中的奴婢、平民的生活就显得尤为悲惨,他们沦为上层人士斗富的工具和牺牲品。
(一)奢靡汰侈的生活之风
《世说新语》中“汰侈”一章对石崇和王恺斗富进行了详细、生动的描写,使得读者大开眼界。石崇、王恺的许多行为,即使放在现代来说也颇为奢侈。如石崇家的厕所里有十个婢女一字排开,侍奉客人如厕。厕所里甲煎粉、沉香汁等物品十分完备,供客人洗手,还准备了新衣服让客人换上,如此讲究,现代人也是望尘莫及。
王恺和石崇斗富更是令人咋舌,王恺作为晋武帝的舅舅,看到石崇如此奢靡的做派,自然觉得不能输给他,因此两人常常攀比谁的生活更奢侈,造成许多资源浪费。如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就用花椒;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无论王恺如何炫富,石崇总是能打败他,于是晋武帝就在暗中帮助王恺,赐给他一棵漂亮的珊瑚树,高达二尺有余,十分稀有。王恺将这棵珊瑚树向石崇炫耀,结果石崇将其打碎,然后将许多更高、更漂亮的珊瑚树拿到王恺面前让他挑选,使得王恺十分丧气。
(二)贫者举步维艰的生活
与贵族官僚这种上层人士奢侈无度的生活相比,下层人民的生活就比较悲惨了,从《世说新语》描述的贵族奢靡的生活中也能窥探到下层民众的凄苦。石崇和王恺斗富过程中常常伤及无辜,如在石崇举办的宴席上,他总会令美人劝酒,若是客人不饮尽,就让侍从斩杀这个美人。
石崇为客人做豆粥很快就能做成,并且在冬天也能得到韭蓱虀。尽管石崇家的牛看起来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王恺家的牛,但就是跑得就是比王恺家的牛快,所以王恺常常为此感到不平,为了解决疑惑,他买通了石崇手下的管家和驾车人,得知缘由后,全都照做就争得了优胜,石崇知道后很生气,把泄密者全部杀掉了。
由此可见,在上层人士眼中,下人只是物品、一样东西,他们毫无尊严,可以随意杀戮。西晋末年爆发了“八王之乱”,加之全国各地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天灾加人祸,使得人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三)西晋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
西晋社会贫富两极分化除了制度原因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皇帝奢侈无度,上行下效,皇帝带头,加之“临朝宽裕”,对臣下多加姑息,故西晋一朝奢侈成风。尽管西晋创立之初,司马炎一度抑制这一风气,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国力强盛,统一了天下。
到了太康年间天下太平、政通人和,颇有盛世的气象,但这样的好景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司马炎十分好色,为了挑选美女,他竟然禁止全国公卿以下家庭的女子结婚。在平定东吴的过程中,司马炎将吴主孙皓后宫的五千宫女全部收入囊中,导致后宫人数上万。
皇帝这么荒淫,大臣便更不用说,如当时的开国功臣何曾也是一个汰侈十足之人。何曾每天在吃的上面花费数万钱还说没什么吃的,有人向晋武帝弹劾何曾“汰侈无度”,但司马炎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了纵容,因此当时的奢靡浮华风气弥漫了整个上层社会。政治上的腐败与生活上的腐败常常是相伴而行的。
惠帝即位后,“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馋邪得志。”亦有时人撰文讽刺,对这种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但士族官僚依旧如故。由于惠帝没有执政的才能,统治集团内部开始了争夺实际控制权的斗争,因此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场严重的内乱不仅毁灭了人民的平静生活,也彻底动摇了西晋政权的统治。
四、结语
人民的正常生产无法进行,死于战乱者无数,阶级和民族矛盾迅速激化,统治者忙于内战,削弱了自身的力量无力应付流民和少数民族起义,西晋统治分崩离析。而此时全国各地几乎都发生了早、涝、虫、霜等严重的自然灾害,饥荒与瘟疫相携而至。
为了生存,民众被迫大流徙,成了居无定所的流民,面对这一状况,西晋政府起初试图略加控制,但随着灾害的发展、官僚的腐败,事态变得失控,最终导致了政权的倾覆。
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文史记录者,尊重文化,敬畏历史,用普通人的视角分享浅显见解,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