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花椒能改变什么?在太和县三塔镇李陈村,花椒既改变了贫困村“灰头土脸”的模样,也让乡亲们有了“绿色银行”。
盛夏时节,李陈村花椒种植基地,沉甸甸的青花椒挂满枝头,即将进入采摘季。
▲李陈村花椒种植基地一角
村里引进“致富宝”
“你看,这花椒树全身是宝,用途多且需求量大。”错落有致、绿意盎然的青花椒园里,夸起增收“金豆豆”,李陈村*支部书记王超不带喘口气的:花椒籽能榨油,花椒壳可做佐料,花椒叶能做调味品,花椒梗粉碎后做成的菌包,可以种羊肚菌、灵芝,使用后的菌包还能当有机肥。
这个“致富宝”,是李陈村人从多公里外的四川广安取来的。
李陈村位于三塔镇西南部,截至年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系太和县77个贫困村之一。贫乏的土地上,没有像样的产业,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
怎么脱贫?年,了解到四川省广安县具有悠久的青花椒种植传统,这一品种产量高、口感好,王超当即带领群众代表前往考察。经过比对本地土壤、气候等条件,一算经济账,大家眼前一亮,决定将花椒引进来。
▲村民在花椒地里干活
“花椒树耐旱易活、不费劳力,一亩地可以种植棵,亩产湿果斤,按市场价每斤7元算,亩效益近万元;若烘干后深加工,每亩可产精油90斤,按正常收购价格算,亩效益在2万元左右。”产业增收的小盘算,王超在心里拨了一遍又一遍。苦干走新路。村干部带头种植,引导大户规模种植,李陈村的小花椒渐成气候。目前,依托安徽景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全村花椒种植面积达亩。同时,该村还与四川一家公司签订了花椒供应合同,依托本地口留香调味品公司实现加工外销,市场不愁卖。
乡村披绿装、村民增收入
如今的李陈村,已实现贫困村出列,遍地的绿意,为乡村增添了别样的风景。花椒产业保生态、富口袋,“这个味儿对!”。
地还是那块地,村民李玉琴干活的感觉却不一样了——甩掉了贫帽,土地流转给了企业,传统农民成了产业工人。“在花椒地里干点除草、施肥的活,一天50块钱。算上土地租金,一年到头能挣两三万块钱。”
▲村民在花椒地里干活
目前,李陈村花椒种植基地已带动当地百余人就业,其中,31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受益于基地“签约种植、包种包销”模式,不少村民实现了自主种植发展。
“我们已经促成基地与四川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为青花椒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和农业指导,推动产业茁壮成长。”三塔镇镇长张钊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李陈村花椒项目的扶持力度,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建设花椒冷藏仓库、烘干厂房,采取错季销售、烘干加工方式,提高花椒效益,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群众增收。阜阳日报记者赵名威文/摄(原创稿件)
往期精选刚刚!阜阳重磅通知!
人事任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