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閻小荔
臨近元宵節,蘇港澳青年雲分享會的新年第一場活動,圍繞“青年Happy牛Year——話年俗·過大年”主題,三地青年雲上慶牛年歡聚一堂。
01
江蘇
貼春聯、掛年畫、舞獅子、臘八粥
02
香港
洗邋遢、貼揮春、派利是、搶頭香
03
澳門
熬年守歲、花車巡遊、吃油角米通
2月25日,近蘇港澳三地青年在網路相聚,對話年俗文化在青年中的傳承發展,超過9萬人收看直播。
江蘇
十裡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年俗不盡相同、各具特色,承載著豐厚的中華歷史文化底蘊,表達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企盼。
全國優秀社科普及專家馬志春研究員,以時間為軸,從臘八節到正月十六,為港澳青年介紹了宿遷本地年俗,詳述了臘八粥、祭灶、年夜飯、龍王廟行宮廟會、元宵燈會等傳統習俗。
输
“宿遷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具有南北交匯、古今融通的特點。節前趕大集、節後逛廟會,是宿遷人過年的老傳統。”
宿遷市剪紙協會副會長、剪紙文化非遺傳承人丁園向港澳青年展示了《牛運亨通》剪紙作品,介紹了宿遷剪紙中最廣泛流傳的剪窗花、繡花樣、鑿門箋。
输
“蝙蝠來表現眼睛,寓意福在眼前;如意為鼻子,取意如意吉祥;口吐銅錢,意指財源廣進,整幅作品運用多種剪紙語言,寓意牛氣沖天、福運連年、財運滾滾。”
宿遷開放大學經貿系教研室主任、中國烹飪大師羅義信手拈來,現場展示了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
输
“宿遷北望齊魯、南接江淮,既有淮揚菜的清鮮秀麗平和之美,又有魯菜的醇厚濃香和豪放大氣。水晶山楂糕、泗陽膘雞、花椒肉、車輪餅、瓜蔞子是本地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年味佳餚。”
港澳
在這場“雲過年”中,港澳青年分享了本地過年习俗和地域特色。
蘇港青年交流促進會副主席張偉釗介紹了香港年俗文化,他表示,深厚的中華文化在香港得到了較好傳承,細膩地保存了眾多傳統節慶風俗,同時,也注入了一部分新鮮的國際文化元素,散發出別具特色的地道港味。
输
“青年是未來,希望蘇港澳三地青年們加強文化交流,加深對傳統文化底蘊的瞭解、增進情感認同。”
澳門朝陽學會理事長陳瑜勇紹了澳門年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他表示,澳門有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質優勢,儘管專業背景、文化背景不同,但根是一樣的,大家對年俗傳統文化有著很深的認同感,對三地強化合作交流、傳承傳統文化充滿憧憬。
输
“通過交流互動,我發現三地年俗文化各有特色,但也有很多共同點。”
分享會現場,4位澳門青年代表即時採集了新馬路、大潭山、威尼斯人等處的獨特節日街景,讓三地青年身臨其境感受澳門濃厚的年味。
年味怎麼濃起來?
青年人怎樣傳承年俗文化?
圍繞這兩個話題,三地青年展開互動分享,大家一致認為: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年俗文化與民生息息相關,年味需要青年人共同參與,傳承、弘揚和發展年俗文化更是三地青年的共同責任。
江蘇省青聯主席張迎春、江蘇省大運河文化旅遊發展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王國豐在南京分會場祝願三地青年交流再譜新篇,為三地協同發展貢獻力量。
“青春有約智匯無‘線’——蘇港澳青年雲分享會”由江蘇省青年聯合會聯合港澳地區11家青年組織共同發起,得到了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和江蘇省港澳辦的關心指導,本場活動由江蘇省宿遷市青年聯合會、蘇港青年交流促進會和澳門朝陽學會共同承辦。
策劃|李自松
主編|閻小荔
採訪|謝謙吳婉欣
視覺|陳瑋宗周璇
技術|王碩坡劉亮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