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这首《元日述怀》的作者是唐朝一位基层官吏卢照邻,虽“仕无中秩”,然而在新春时节回到家乡田园,看到人们欢歌笑语、饮酒度节,禁不住祝愿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诗中所言“小岁酒”,学者或以为是屠苏酒,其实不然,应为花椒酒。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有言:“过腊一日,谓之小岁,拜贺君亲,进椒酒,从小起。后世率于正月一日,以盘进椒,饮酒则撮置酒中,号椒盘焉。”
这句话很有意思,在唐诗中多有体现。
过年饮花椒酒的习俗,唐时依然浓郁。比如杜甫客居长安,在族弟杜位宅中过年守岁,“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杜位宅守岁》)。
亲友围坐火炉旁,座上摆放一盘花椒,饮酒时放一点在杯中,互相贺岁,是为“进椒酒”。而这句话里的“从小起”,指的是从最年少的人开始饮,白居易就曾经感叹,“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岁假内命酒赠周判官、萧协律》)。
这次是白居易年少先饮,有一年却是别人先“白”而饮。那是大唐元和年间的一个春节,白居易去拜访老朋友刘禹锡,刘被贬官连州刺史,连州远在广东,当时算是“远恶*州”。刘禹锡见到老友春节来访,欣喜若狂,写下《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渐入有年数,喜逢新岁来。震方天籁动,寅位帝车回。门巷扫残雪,林园惊早梅。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虽然在过年的时候,依然不能回乡,但还是“喜逢新岁”,门前扫雪,恭候故人,虽是同岁,但我小了几天,所以这杯岁酒,就让我先干为敬啦。如此旷达,不愧“诗豪”之誉。
然而,更多人还是因为过年不能回家感到忧伤。
比如大历年间的一个春节,江苏人戴叔伦在江西出差,住在旅馆里过年,百无聊赖,在墙壁上题诗:“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除夜宿石头驿》)
其中“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真是道尽游子不能回家过年之苦。
元和年间,蕲州刺史吕元膺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那也是一个除夕之夜,他在官府里过年,偶然动念,视察州牢,一个囚犯上言:“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恨。”吕元膺动了恻隐之心,就把他们都放回家过年了,要求年后务必返狱。吏曰“不可”,吕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果然囚犯如期而至。“自是群盗感愧,悉避境去。”
这个有温度的故事,似乎也流露了唐朝人对于普天团圆的憧憬与祝愿。
唐朝人过年,也要燃放爆竹,“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女子要画梅花妆,“梅花点额颜色新”,儿童则要换上新衣服,“儿童炫彩衣”。大年初一,还要各家各户拜年,谓之“传座”。
对了,唐朝人拜年,还要带上一份“礼物”——“春盘”。
杜甫流落西川之时,还在追忆长安春盘的味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味?
其实口味略重。
春盘又叫“五辛盘”,也是古已有之。晋代《风土记》中说:“元日造五辛盘,五辛所以发五脏气,即葱、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就是把大葱、大蒜、韭菜、油菜、香菜弄个拼盘,古人认为这些食材可以祛除五脏六腑的陈腐之气。
所以新春佳节,互相馈赠春盘,祛除一年浊气,成为唐人新春风尚。
大诗人白居易身居高官之后,过年时摆家宴,吃的也是寻常春盘,“弟妹妻孥小侄甥,娇痴弄我助欢情。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二十八丈殷判官二十三兄》),一家人围坐一室、其乐融融的景象,足以慰藉一年风尘。
可惜,小小的春盘,到了宋代便开始奢靡。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宋朝皇宫新年,所制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回望大唐,不由吟诵本文开头的那句诗:“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