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吴浩
样本点击:
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继光村:
年5月,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进行了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根据工作需要原继光村和旗山村合并,设立继光村,并临时*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各一个。临时*支部书记及临时工作委员会主任同时由一人担任,设支部副书记2名、副主任1名、文员1名。现全村共有户人,辖10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主导产业种植广安青花椒,兼种水稻、玉米,辅助养殖小家禽。
8月29日,对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继光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当天,村里一块不起眼的稻田里,谷子收割完了。这块稻田旁边的一片杂草林,承载了继光村村民这段日子以来的最大期盼。“为了不影响稻田的收成,一直在等这一天,花椒烘干房今天就启动建设,两个月内建成。”村支部书记游中林转身看向身后的杂草地,抬手隔空比划着,仿佛烘干房已经建成,言语中满是期待。“我算过,有了烘干房,一斤花椒利润能增加一元。”村支部副书记肖国林和游中林并肩而立,这一刻他们和村民们都久等了。
今年5月,观塘镇进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原继光村和旗山村合并,设立继光村。新的继光村,幅员面积从原来的1.4平方公里扩展到3.5平方公里,村域空间的增大赋予了村子全新的发展潜力,这个地处“广安后花园”的小村,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资源整合
发展潜力被释放
两村合并前,继光村傍水,旗山村依山。
继光村一直想发展乡村旅游,但是能拿出来的土地面积小,招商一直不顺利。观塘镇镇长刘克华回忆,有一次来了考察团想搞个旅游公园,结果别人发现观景台的位置还要修在旗山村,“估计是想到土地流转还要和两个村谈,很麻烦”,这事儿就没有下文了。
“地方小,就给人小打小闹的感觉。”刘克华说,如果没有亩以上的土地拿出来,很多开发商都不愿坐下来谈。
今年两村合并,空间大了,依山又傍水,布局的优化一下子从容了许多,之前谈了很久都进展缓慢的乡村旅游项目,一下子“活”了起来。
“找到合作伙伴了,基本上往花卉基地的方向走,正在设计匹配酒店、花鸟市场、民宿、摄影基地等项目,未来还计划往康养路上发展。”刘克华感慨,两村优势资源一整合,发展潜力一下子就被释放了。
“花椒烘干房也是,一下子就解决了。”对口联系继光村的观塘镇副镇长王勤介绍,观塘镇不少村落的主导产业都是种植青花椒,在这些村落中心位置,如果能建设一个花椒烘干房,就能形成收购、加工、代加工等产业链,对壮大集体经济助力巨大。
合并前的继光村和旗山村,就都位于这个中心位置上。但这片区域的花椒产能,一个烘干房就足够了,修在哪个村,众人犯了难。
“开了好几次会,大家各有优势,一直没有定下来。”王勤说,两村合并后这事儿讨论过两次,一次是选址,一次是确定开工时间,两次加起来占用的开会时间,没超过20分钟,“事情的推进速度立刻就变了,顺利得让人意外。”王勤笑着说。
“工作效率的提升,跟班子的优化也有关系。”观塘镇*委副书记贺思俊说,利用这次村级建制调整的契机,新继光村成立后,重点安排年龄相对年轻、能力突出的村干部主持工作,“班子平均年龄从50多岁下降到46岁,原来的15个村民小组也优化成10个。”“村级运行成本大幅度减少,工作运行明显更加高效。”贺思俊说。
这段日子,村支部副书记肖国林说自己算账算起瘾了。
“烘干房建成后,我们就开始打造全镇的花椒产销集散地,自产加收购,仅此一项一年能增加4万到5万元。”
“有了烘干房,还可以把附近的中草药、葡萄干等作物收来加工,这又是一笔增收。”
“旗山水库可以养鱼斤以上,1斤鱼能赚2元,再发展养殖型乡村旅游项目,这笔增收也会很可观。”
......
随着两村合并,项目和收入都多了。村支部书记游中林作了一个总结;“去年我们的集体经济也就3万元出头,但是到明年,肯定能达到10万元。”
生活变化
村民对未来更多期待
今年6月,继光村第一次有人跳起广场舞,村民们很是新鲜。
如今,一个村子如果没有人跳广场舞,反倒会成为一件稀罕事儿。但这样的事情,却在原来的继光村和旗山村真实发生了。为啥?因为继光村有场地但没人会跳,旗山村有人会跳但没有场地。两村没合并之前,旗山村的村民基本不会来继光村村支部门前的大坝子跳舞。所以这些年来,两个村子就都一直没有广场舞队伍,“天黑了安安静静的”,游中林说。
这样的情况现在完全变了,每天晚饭后,继光村村支部门前会聚集不少人,最多的群体是跳广场舞的,还有不少其他村民看到这里热闹,也会来坐坐,渐渐地就越来越热闹了。继光村就这样在村级建制调整后,突然增加了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村民夜生活活动场所。
前阵子,村子里晒谷子的场地不够用了,游中林组织人晒了一部分在这个坝子上,如今村里跳广场舞最积极的村民文秀英专门找到游中林,“谷子要快点晒干哦,我们还等着跳舞哦。”游中林哈哈笑着答应下来。游中林说,文秀英之前和他交流过对广场舞的看法,“跳起广场舞,感觉自己和城里的距离拉近了。”这是文秀英的原话。
村子变了,村民的想法也在“迭代”变化。
继光村三面环湖,继光湖如同一轮弯月环抱着村子。继光村里没有学校,和继光村隔湖相望的三台村有,两村之间有渡船,继光村里的50余名孩子,每天会坐船去湖对岸的三台村上学。
欧祯华是渡船的驾驶员,他家就在码头边上,这份“摆渡人”工作,他已经干了13年。如今,欧祯华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期待,“等村里的花卉基地建起来,游客来了肯定想坐坐船,我就去当船夫,带着游客把继光湖的美景看完。”欧祯华没有空想,这段日子他已经计算过了,“继光湖不宽,但是很长,坐船把几个最美的地方看一遍,大概要80分钟。”聊起未来,他整个人都兴奋起来,踩得渡船在水面荡出一阵阵涟漪。
花卉基地项目进展顺利的消息传进村民耳中,对未来有新打算的村民可不止欧祯华一人。在外地做工程的村民夏吉龙已经打算返乡,“规划出来后,我就去买块地,搞旅游酒店,除了可以住,最好还要有划船、游艇、钓鱼等水上项目。”这段时间,他己经给游中林打了好几次电话,咨询相关进展情况。村民张晓兵也是摩拳擦掌的状态,他想在餐饮领域尝试一下,“让游客们尝尝我们的本地特色菜,我觉得肯定有竞争力。”
专家说
拓展发展半径激发发展潜力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员胡小平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目的之一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从继光村的合并案例中能够看到,这样的调整对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好处很多,因为调整完成后,规模化经营的各项条件会变得更加充足,特别是在整体资源调配、土地流转过程等方面。
过去小村之间各自搞发展,稀释了公共资源,降低了服务效能,增加了运行成本,也就制约了经济发展。比如,有人来其中一个村投资了,发现资源不够怎么办,在土地资源方面这种情况很常见。只能联合两个或者多个村一起来,这样的操作会让谈判的过程又变得繁琐,需要一个村一个村的谈,交易成本就高了。
乡村要振兴,田园经济是一个重点,而田园的综合性开发,规模化非常关键。俗话说有规模才有成本优势,继光村的案例可以说是顺应了产业规模化的趋势和规律。既拓展了当地的发展半径,又激发了当地的发展潜力,有效解决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特色不亮、同质化问题,能更好的推进产业集中连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