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历代筷子的形状多种多样,而筷子的名称也是
TUhjnbcbe - 2023/4/5 22:10:00

本文乃作者图图聊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微言大义、见微知著,基本上是咱国的光荣传统,凡事若不弄到江山社稷的份儿上,史家都对不住这支笔。有时候,后人谁都没注意的东西,比如筷子,多少先贤都曾争着写。

国史同质化严重,小小的筷子,就有战国末《韩非子·喻志》说:“肯者,纣为象箸而箕子(贤臣)怖。”西汉《淮南子·说山训》有“纣为象箸”的记载。司马迁《史记》也说“纣为象箸,而箕子唏”,而且还说是纣发明了象牙筷子。

象牙筷子

《金瓶梅》的故事部分取材于《水浒传》,一对男女的孽缘和血案,却真的是一双筷子引发的。《金瓶梅》里潘金莲与西门庆谋杀武大郎,武松杀嫂的狗血剧,是怎么从一双筷子开始的?

当被迫改嫁三寸丁武大郎的潘金莲,正心怀不甘之时,帅帅的打虎英雄武松突然出现在她家,潘金莲春情萌动,马上移情或二郎。《金瓶梅》第1回:“那妇人(潘金莲)笑容可掬,满口儿叫(武松):‘叔叔’,‘怎的肉果也不拣一筋儿?’拣好的递将过来。”潘金莲撩帅哥不成,筷子又被隔壁老牙婆王婆设计成了关键道具。

潘金莲剧照

王婆为西门庆设计拿下潘金莲的十步“挨光计”,最后的节点是拂落筷子。筷子落地,西门庆的面具亦同时落地。历史的魅力全在细节。拂筷设计,是与当时筷子的放法与形状有关的。

至于筷子的形状和摆放规矩,《金瓶梅》没写啊!可历史凿凿,古人的餐仪非常有意思。汉晋时,筷子是垂直于用餐者放;到唐代时,筷子就横过来,与餐桌沿平行放了。今天的日本、韩国仍流行这样摆放筷子。可到了宋代及明代,筷子又变回了垂直于餐者放置。

筷子

有时,我们虽说不清这是民风还是世俗,但是大家却拥有同样的选择。筷子垂直于用餐者这种放法,非常适合为宽袖拂落。《金瓶梅》第4回,西门庆“故意把袖子在桌上一拂,把那双筷子拂落在地下。一来也是缘法凑巧,那双筷子正落在妇人脚边”。西门庆一面斟酒劝那妇人,妇人笑着不理他。他却又待拿起箸子来,让他吃菜儿。寻来寻去不见了一只。潘金莲对此心知肚明,不过是将计就计。

“面低着头,把脚尖儿踢着(筷子)”,笑道:“这不是你的箸儿!”……西门庆蹲下身去,且不拾箸,便去他绣花鞋头上只一捏。明代汉服宽袍大袖,非常便于拂落筷子。若真的换成了胡服窄袖,再完美的拂筷设计也是白搭。这拂筷绝活儿,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明代筷子的形状。

潘金莲剧照

筷子历经千年到明代已演变成为方首圆足,上半部为方形,下半部为圆形。明以前的筷子多数为圆柱体,当然,宋代出土的筷子实物也有六棱等形状的,但不是主流。圆柱形的筷子,不用拂就会滚落,而方首圆足的明式箸,不拂是很稳的,放置方式易于西门大官人宽袖拂过。

在年发掘北京定陵(明神宗朱翊钧之陵)时,就出土有金匙、箸瓶架等生活日用品。其中,箸瓶架上还插有乌木镶金箸。此箸就是方首圆足的四棱箸,顶端还镶有金帽。方首圆足的筷子是当时最流行的款式,也是那个时代的时尚。

金匙

历代筷子的形状多种多样,而筷子的名称也是众多,有时候让专家都蒙圈。先秦时期筷子称“挟”,也作“夫”,汉代大学者郑玄曾经专为筷子进行注释:“挟,犹箸也,今人谓箸为挟提。”汉代的专家学者称商时筷子为“箸”,古写为“木箸”,两汉时候又出现了“筋”字,“筋”通“箸”,可见于名家诗句。唐代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着不能食”;杜甫《丽人行》“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镂切空纷纶”。

大诗人杜甫写的“犀箸”可比象牙箸奢侈多了。在明代富裕之家中,象牙箸却是常见的日用《金瓶梅》第52回,西门庆等三人吃饭:“一碟十香瓜茄,一碟五方豆豉,一碟酱油浸的鲜花椒,一碟糖蒜;三碟儿蒜汁,一大碗猪肉卤,一张银汤匙,三双牙箸,摆放停当。”

象牙

这“牙箸”可是象牙的啊。大明早期,朝廷对象牙、犀角等舶来品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但晚明社会奢靡,明初沉寂一时的器物赏玩之风在后期渐成鼎盛之态。用象牙箸是辨识身份的标志。“箸”的诞生确实方便了本邦人民的饮食生活,但箸并不是一出现就是用来吃“饭”的。

《礼记·曲礼上》里解释:“羹之有菜者用其无菜者不用快。”也就是说,当时的筷子是用来夹取汤中的菜,而且要与勺子(匙)分工使用。那么,古人是怎么吃饭的呢?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记载,所谓“饭黍毋以箸”“共饭不泽手”,是说当时的中原人用手抓饭吃,所以和别人共食器吃饭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手的洁净,不得揉搓手,“恐为人秽也”。

勺子

虽吃相有些不雅观,但用自造的“五齿耙”吃饭,一定很顺手很有趣很过瘾!以这样的对饭局礼仪的讲究,筷子咱都发明出来了,用手吃饭的历史一定是一瞬。亚洲近五十个国家,用筷子的占了一半,这全都是受到华夏文明深刻的影响。

参考资料:《中国文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代筷子的形状多种多样,而筷子的名称也是